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250 升迁之路(二合一) (第3/9页)
是由内阁呈交,马阁老联合翰林院部推,举荐你为翰林院侍读学士。” “不知向北你想要朕如何嘉奖?” 沈忆宸出镇山东治水之前,加了正四品的都察院佥都御史衔。不过这个加衔属於临时官衔,吏部并没有入档在册。 所以理论上来说,沈忆宸回京後身上真正的官职,还是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,兼从六品的翰林院修撰。 按照吏部的常规升迁流程,沈忆宸政绩被评为最优等,就得循阶升转。也就是说正六品的詹事府左春坊中允,可以升迁为从五品的詹事府左春坊谕德。 这条升迁之路,放在明朝翰林文官里面,属於常规的入阁路线之一。 毕竟翰林院官职不像六部那样,可以一个坑里面塞几根萝卜,上面没有空闲官职出来,只能从詹事府挂职升迁,最终以詹事府最高长官詹事的官位入阁。 但这条路线,相b较正统的翰林院升迁入阁路线,明显就要稍逊一筹,虚职终究无法跟实职对抗。 马愉联合翰林院的部推,就是更好的青云之路! 明朝官员升迁除了吏部评选外,到了中高层级别将改变为共同推选,就连皇帝都不能“一言堂”。 准确来说,各部中层官员,由部内自己部推,後来扩展到了翰林院以及九卿。再往上的二三品官员,则由吏部连同三品以上官员廷推,决定其任职的人选。 廷推结果往往由内阁大学士跟各部尚书主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