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274.大明火器(下)  (第4/5页)
局试着造鲁密铳。    鲁密铳比不过现代的火器,但是在大明如今却是挺先进的。    鲁密铳是中国在明朝时期,由杰出火器研制家赵士桢,所改进的一种火绳枪。    原型是土耳其的鲁密国(奥斯曼帝国)所进贡的火绳枪。    万历二十六年,赵士桢向鲁密国使者朵思麻请教鲁密国火枪的构造及制作方法,经改进后制成“鲁密铳”。    鲁密铳约重七八斤,有的六斤,约长六七尺,发射的机关在床里。捏一下就掉,火燃复起,床尾有钢刀,若敌人逼近,即可作斩马刀用。放时,前捉托手,后掖床尾,发机只捏,没瞄准时手不能动,准星和眼睛对准处稍远,初发烟起,不致熏目惊心。    它比倭人的鸟枪还好使。    用药四钱,铅弹三钱。    大明嘉靖二十七年,明军在收复被倭寇及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(今浙江鄞县东南)战斗中。    意外俘获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(日文汉字:铁炮)的日本人,以及部分火绳枪。    马宪、李槐学习了制造火绳枪的方法,并在其基础上,加以研究改进。于大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“比西番尤为精绝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。    而且手笔极大,一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